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如何改良才行

作者:土壤改良浏览次数:602发布日期:2020-09-01

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土壤中的易溶性盐分随水向表层积累,且其含量超过0.1%-0.2%的现象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我们把土壤次生盐渍化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灌溉、排水不合理造成的次生盐渍化;另一类是保护地特殊的温湿环境以及肥水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次生盐渍化。

(一)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

1、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这促进盐分的积累和表聚,以及土壤固相物质的快速分解与盐基离子的释放,另外还提高了硝化细菌的活性,造成硝酸根含量的增加;

2、灌溉不合理:如灌溉频繁,灌水深度仅限于耕层等;

3、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有机无机肥料配比不当;偏施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和氯化钾等肥料,造成的盐基离子的残留;土壤pH的下降,引起的铁、锰、铝元素的溶解度提高,造成盐分加重。

(二)如何解决保护地的土壤盐渍化

1、合理灌溉:由于滴灌比沟灌和渗灌的土壤含盐量和酸化程度轻,因此推荐采用滴灌的方式灌溉,且每次灌足灌透,促使表层盐分尤其是硝酸根淋洗至根系供作物吸收利用。另外,建议充分利用夏秋降水来淋洗在冬春种植过程中积聚的土壤盐分。

2、合理施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整地时施用微生物菌剂,释放土壤中的磷、钾、硅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作物对氮的过量吸收,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硝酸盐积累。

当然,除了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以外,建议在盛夏轮闲时,种植能大量吸收盐分的植物如盐蒿、玉米等,并注意采用适当深耕,适时松土,在地表覆盖秸秆、稻草或薄膜等措施,打破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蒸发作用,抑制盐分的表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