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用技术

番茄枯萎病

作者:浏览次数:2404发布日期:2021-06-07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又叫萎焉病,是半知菌亚门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起化型真菌病害。此病原菌只侵染番茄,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

发病特征:1.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往往在盛果期枯死;2.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以后萎蔫症状逐渐加重,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不脱落,直至枯死;3.有时仅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的茎叶生长正常(如图一);4.茎基部接近地面处呈水浸状,高湿时产生粉红色、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拔出病株,切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如图二)。

图一 左侧分枝正常生长,右侧分枝病变枯死        

 

图二 维管束变褐

发病条件:病菌存在于土壤、粪肥中,也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病,条件适宜情况下,能够在土壤中以腐生的形式存在多年。多在分苗、定植时从根系伤口、自然裂口、根毛侵入,到达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堵塞导管,阻碍植株吸水吸肥,导致叶片萎蔫、枯死。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原菌可在5-38℃中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27-28℃,,土壤潮湿、偏酸、地下害虫多、土壤板结、土层浅,发病重。番茄连茬年限愈多,施用未腐熟粪肥,或追肥不当烧根,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病情加重。

实际生产中长期种植作物的土壤和长期大量施氮肥的土壤更容易感染土传病害,施入土壤中的氮素首先要先转化成硝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而土壤中硝态氮的大量积累会引起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导致番茄枯萎病发病率升高。植物生产中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关系到植物生长发育、养分传输、保护性酶活性、抗病性,缺乏容易引起生理性病害;研究表明,在高PH和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由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较低,作物易出现铁、锰、铜、锌等元素的缺乏症。 短期内施肥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提高微量元素含量,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的中、微量元素必将不断消耗。

  另外,长期连作,植物根系会产生自毒物质,土壤中酚酸类物质是最常见的化感物质,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根系自毒物质,其对植物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能够产生自毒物质的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黄瓜、番茄、茄子、茶树等。通过影响植物养分代谢、光合作用、酶活性等多种途径直接导致作物发生连作障碍,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进行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调节酸化。

二、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三、轮作           

轮作倒茬,可与十字花科、瓜类及葱蒜类蔬菜进行3-5年轮作,如果种植黄瓜,必须用黑南瓜籽进行嫁接。

四、生物防治      

 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草酸青霉菌、木霉T41、短短芽孢杆菌能够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阻碍作用,对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产生的水解酶类能够对真菌细胞壁的各种成分起作用。

五、化学防治      

 发现枯萎病,可用甲霜恶霉灵、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五氯硝基苯等进行灌根或者喷淋茎基部。


番茄死棵,到底是枯萎病还是青枯病?      

一、要判断是什么病,我们先观察下叶子,如果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发黄,植株枯黄萎焉,那应该就是枯萎病(如图三)。

二、如果发病植株在枯萎的同时叶片仍保持绿色,则是青枯病(如图四)。


  

图三 番茄枯萎病症状 

 

图四 青枯病发病症状

三、我们也可以观察番茄茎秆来进行判断,枯萎病和青枯病都是侵染维管束病害,阻断维管束的运输功能,影响水分和营养的传导,把发病植株茎秆切开,可以发现病株维管束变褐色。如果番茄发病植株的茎秆表皮粗糙,有气生根,则应该是青枯病。

四、空气湿度较大时,我们将发病植株的茎秆切开挤压,如果出现菌脓,则可以判定是番茄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