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用技术

当前我市水稻生产田间管理

作者:浏览次数:1651发布日期:2014-07-28

目前,渝西、渝中及渝东北低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正处于孕穗阶段,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水稻穗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渝东南及渝中、渝东北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处于分蘖~拔节阶段,是有效分蘖成穗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实现抗灾夺丰收,建议现阶段水稻田间管理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抓住晴好天气,有效防控病虫害

根据植保部门测报,这一阶段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市农委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科技避灾百日行动”。以大春粮油为重点,分类指导,及早落实大春田管科技避灾技术措施,强化监测防控,减轻病虫危害。各地应抓住晴好天气,采用杀虫灯、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或生物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重点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同时,根据各地病虫发生情况,有效防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稻曲病等病虫害。

防治药剂选择:稻瘟病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00亿(活芽孢)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10克或40%稻瘟灵乳油75~110毫升兑水喷雾;水稻纹枯病亩用25%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40克兑水喷雾。水稻二化螟亩用48%毒死蜱乳油60~8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或50%二嗪磷乳油90~12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二化螟还可采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防治稻飞虱亩用25%噻嗪酮可湿粉50克或10%吡虫啉可湿粉30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克兑水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12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等可选用毒死蜱100克/亩或三唑磷150克/亩或辛硫磷20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戊唑醇30~50克/亩或苯醚甲环唑3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2、及时追肥,促进大穗多粒

一是目前低海拔地区水稻注意增施穗粒肥。在水稻抽穗前的幼穗分化期,适时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性氮肥、钾肥,有助于巩固前期有效分蘖,为水稻幼穗分化提供营养,减少和防止颖花退化,促进稻穗良好发育,实现大穗多粒。施肥时间在孕穗初期和末期各施一次,根据苗情分别亩追尿素3~4公斤和2~3公斤,氯化钾各5公斤。在水稻灌浆阶段要根据苗情长势酌施粒肥,对长势瘦弱、抽穗后叶色落黄严重的亩喷施1%的尿素溶液和0.5%磷酸二氢钾,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加粒重。

二是渝东北沿江河谷及渝西再生稻区要注意适时施用促芽肥,这是夺取再生稻稳产、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因此,计划蓄留再生稻的地区要注意在中稻齐穗后15天左右亩用尿素15~20公斤施足促芽肥。

三是高海拔地区对长势较弱、分蘖较差的迟栽水稻要注意适时追施分蘖肥,亩用尿素7~8公斤撒施;对冷浸坐蔸田,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增施1.5~2公斤/亩的硫酸锌,提升秧苗抗逆性,防治坐蔸,促进分蘖成穗;对进入分蘖后期~拔节期的水稻要注意增施拔节孕穗肥,亩追尿素3~4公斤、氯化钾5公斤,促进穗分化。

3、科学管水,注意抗旱防涝

一是渝东北、渝中、渝东南高海拔地区对淹水过深、苗数不足、处于分蘖阶段的田块,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可排水露田,无水源保障的要降低水位,坚持湿润灌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除有毒物质,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秧苗生长速度,促进有效分蘖发生。对水稻茎蘖数达到16-18万苗的田块要注意适时晒田控苗,减少无效分蘖,促进分蘖成穗。

二是渝西、渝东北、渝中部低海拔丘陵河谷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正处于孕穗~抽穗阶段,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蘖期对水分最为敏感。当土壤持水量为50%时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理活动,穗分化初期如果缺水会抑制枝梗与颖花原基分化,使颖花数明显减少。幼穗分化中期缺水干旱,导致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蘖期缺水干旱,则严重影响器官发育,使颖花不孕及退化数量增加,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这一阶段要注意抗旱蓄水,保持田间水层2~3厘米。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抗御洪涝灾害准备,对强降水造成水稻淹苗的田块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疏通沟渠,清除淤泥和杂物,洗苗扶苗,减少淹没时间。若遇洪涝灾害水稻受损严重,则要注意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