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浏览次数:3846发布日期:2020-04-21
本文提到的“炭疽病”均指发生在植物上的一种由黑盘孢目真菌所致的病害,并非发生在人畜身上的“炭疽病”。
最近气温回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达到20度以上,各种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天气也为各种细菌、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一些作物、花卉等深受其害。炭疽病作为一种危害面极广的真菌性病害,在经历了一个寒冬之后,最近开始“崭露头角”。
图1 被炭疽病感染的梨树叶片
1、炭疽病发病特点
潜伏侵染:
炭疽病为真菌病害,多在20-30℃的温暖、高湿环境下发生。病菌大多在病斑上、叶组织内、种子中潜伏、越冬,待来年温度升高、环境条件适宜、植株抗病力弱时便会发病。
感染面积广、传播快:
炭疽病在花卉、蔬菜、果木中均易发生,其主要依靠风、雨、昆虫等传播,其中雨滴的滴溅对孢子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
主要感染叶片、危害严重:
炭疽病一般发生于叶片上,也可感染花、果实、茎、种子、种球等除根以外的部位。症状轻者导致叶片掉落,重者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图2 被炭疽病感染的柑橘(叶、枝、果)
2、炭疽病发病过程
发病初期
↓
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浅褐色病斑,病斑通常向内凹陷
发病中期
↓
斑点逐渐扩大,病斑中央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绿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发病后期
↓
病斑中央褪成灰白色至白色,极薄,呈半透明状,易穿孔。严重时叶片大面积出现病症,并萎蔫脱落,影响整株植株的生命。
不同的作物在感染炭疽病后,因致病病菌和被感染植物的不同导致病斑颜色、形状等有些许不同,但一个共同特点是病斑上后期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熟后,产生同心轮纹状或散生的黑色小粒点,或粉红色发黏分生孢子团。还可在幼嫩的枝条上引起小型的疮疤,造成枯梢。
图3 感染炭疽病的山茶树
图4、感染炭疽病的四季豆
图5 感染炭疽病的芦荟
图6 感染炭疽病的青椒
图7 感染炭疽病的茶树
图8 感染炭疽病的兰花
3、炭疽病的防治
尽管炭疽病对植物危害十分严重,但只要管理得当,及时用药,仍可得到有效防治。
01 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田间温度、湿度,保持通风透气,光照充足,避免高温高湿。
02 提高植物抗性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适当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另,在选种植苗木时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03 及时用药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炭疽镁3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400倍液,上述药剂可交替使用,通常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便可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由于各种植物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针对病原菌和病情选用适当的药剂和药量。